家長應該怎樣做好孩子的學前教育
1、培養(yǎng)孩子的良好習慣。
為什么要重視培養(yǎng)習慣?
幼兒時期是培養(yǎng)好習慣的關(guān)鍵時期,當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之時,記者問一位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:“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?”這位科學家平靜地說:“在幼兒園。”“在幼兒園學到什么?”“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;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;東西要放整齊;吃飯前要洗手;做錯事要表示歉意;午飯后要休息;要仔細觀察大自然?!?/p>
這位科學家出人意料的回答,直接明了地講明了兒時養(yǎng)成良好習慣對人一生具有決定性意義。
專家研究表明,3-12歲是人形成良好行為的關(guān)鍵期,12歲以后,孩子已逐漸形成許多習慣,新習慣要想扎下根來就難多了?,F(xiàn)在的一些家長非常看重學習成績,千方百計地培養(yǎng)孩子的外語、美術(shù)、音樂等多方面的能力,而忽視習慣的培養(yǎng),這恐怕是我們現(xiàn)在一些家長最大的誤區(qū)。
要培養(yǎng)孩子的什么習慣?
1、文明語言習慣—從禮貌用語做起。高爾基說過:“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”。做為一名現(xiàn)代家長,在孩子的教養(yǎng)過程中,應注意從孩子的呀呀學語階段,就注意教育他學會禮貌用語。比如正確地稱呼大人,說“謝謝、請、對不起”等禮貌用語。還有一種情況,孩子說話雖然不帶臟字,但說話的態(tài)度不好,語氣急躁甚至嚴厲。這也是不好的習慣。試想,一個人語言文明、卻舉止粗野,或者舉止得體,卻出口不遜,這都是不和諧的。因此,家長在教養(yǎng)過程中要讓孩子學會說話和氣、舉止文雅、活潑大方、形成待人誠懇、落落大方的良好習慣。
2、集體意識—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行為習慣。人是社會性的。孩子在一歲之后,越來越有了對伙伴兒的需求。但是對每一個孩子來說,如何與伙伴相處,還是他們亟需學習的一門學問。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早期教育中引導孩子與伙伴兒交往。要經(jīng)常帶孩子走出家門,接觸外部世界,要讓孩子有集體榮譽感,鼓勵孩子幫助別人,或為集體做事情。盡管有時,孩子所做的“幫忙”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,但切忌打擊孩子的熱情。
3、勞動習慣—讓孩子從自己穿衣做起?,F(xiàn)在獨生子女家庭占絕大多數(shù)?,F(xiàn)代父母在孩子的教養(yǎng)上,常常會過度保護或生活中處處代勞。在這種教養(yǎng)方式下,孩子可能會失去自己動手的機會,進而失去辦事靠自己的意識。勞動習慣,同樣是應該培養(yǎng)的行為習慣。像孩子要自己穿衣、穿鞋、幫忙疊衣物、收玩具。但由于他們年紀小,勞動能力有限,在有些家長看來無異于幫倒忙。有些家長就喜歡自己代替,把一切打理得干凈利索。天長日久,就像俗話說的:父母能干,兒女嬌癡。孩子失去了學習和參與的機會,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就該由家長做。漸漸產(chǎn)生了依賴性?,F(xiàn)在有的小學生甚至中學生都不做一點自我服務性勞動,認為“我的任務是學習”,進而不愛惜勞動成果;還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極差,離開家長就吃不好、穿不好,這都是早期沒有養(yǎng)成良好習慣的結(jié)果。值得一提的是,學前班有許多的家長或爺爺、奶奶給孩子送午餐喂著孩子吃,這很不好,您連孩子吃飯的習慣都沒有培養(yǎng),您還會培養(yǎng)孩子什么習慣呢?
4、衛(wèi)生習慣—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現(xiàn)代家庭對子女衛(wèi)生習慣的培養(yǎng)重在兩個方面,一是健康的飲食習慣,一是良好的作息習慣。應該注意讓孩子從小養(yǎng)成良好的飲食衛(wèi)生習慣,按時進餐,不暴飲暴餐,少吃零食,不偏食。尤其是要注意從小培養(yǎng)孩子健康的飲食觀,讓孩子從小形成飲食有節(jié)、均衡營養(yǎng)的好習慣。良好的飲食習慣,將伴隨孩子一生。作息時間混亂是現(xiàn)代人生活的誤區(qū),這一點,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?,F(xiàn)在的小孩從嬰幼兒階段就開始接觸電視、電腦,到了幼兒期,沉湎于電視、電腦的機會更多。有些小孩子從3歲開始就接觸電腦;有的孩子精力充沛,周末、節(jié)假日甚至隨著父母的生活節(jié)奏晚睡晚起,這種做法會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。我們學校設(shè)置了門房,主要是為了給學生營造好的學習環(huán)境,可是很多家長不能遵守門房的管理,沒有到下課的時間強行進入校園,站在教室的走廊上,您這樣做會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?您自己都不能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,怎么能教育孩子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?明年我們將不會讓一個非學校人員進入校園。
5、學習習慣—讓孩子受益一生。為人父母者,在孩子幼年階段,不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,更要注意激發(fā)孩子愛學習、愛看書的興趣,這對培養(yǎng)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極為有益。據(jù)美國教育專家表明,如果在學前階段,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(fā)展,那么孩子將來入學后很可能就會學習能力低下,跟不上學校學習的進度。
當然還有許多習慣,家長可以看一看幼兒教育的書籍,根據(jù)自己的孩子情況確定訓練內(nèi)容。
怎樣培養(yǎng)孩子的良好習慣。
習慣的培養(yǎng)是從單個的行為訓練開始的。具體要求分三步:首先讓他會做,然后讓他堅持做,最后是一直做。
如:想讓孩子養(yǎng)成做家務的習慣,可以先讓他看掃地,然后告訴他怎樣掃,再讓他學著掃,學會以后,每天都想辦法安排他掃一次,每次掃完都激勵一番,不想掃時,就監(jiān)督著讓他掃,一兩個星期過去了,他也就習慣了,他會認為掃地是他應該做的,只要讓他做,他不但會做,而且會做得很好。
2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、自尊心。
首先,要保護孩子自然流露的好奇心。對他們的提問、質(zhì)疑、探索,甚至不同意見給以支持和鼓勵,為孩子表現(xiàn)好奇心和滿足好奇心提供機會。
比如孩子們會經(jīng)常提出一些令人捧腹或瞠目的傻問題,為什么月亮晚上不睡覺?公雞為什么不下蛋?男孩和女孩為什么不上同一個廁所?……面對這些問題,如果家長不置可否,甚至取笑孩子,那么孩子會感到自己不該提這些問題,否則會顯得自己很傻,慢慢的孩子會將這些“傻問題”都埋藏在心里,為了不犯傻,即使遇到自己不知道的問題也憋著不問,這樣就抹殺了孩子的好奇心。
其次,家長要用榜樣來激發(fā)孩子的好奇心。
家長要從自己做起,對周圍的事物自己首先要有極大的興趣,不要在孩子面前裝著無所不知的樣子,對自己不懂的問題要積極與孩子一起探究,這樣孩子會在家長的熏陶下對周圍的事物保持強烈的好奇心。還可以通過講科學家的故事來激發(fā)孩子的好奇心。
再次,要通過適當?shù)姆绞剑龑Ш⒆拥暮闷嫘?,。家長和孩子可以相互提問題,這樣可以迫使雙方去不斷地閱讀書籍,眼界不斷擴大,知識不斷豐富,這種方式可以很好地滿足孩子的求知欲,并從中獲得巨大的樂趣。
3、學會與孩子交流。
理解尊重孩子。被尊重被關(guān)愛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,當一個人覺得被理解、被尊重的時候,他的內(nèi)心是溫暖的、安全的、放松的,沒有疑慮、沒有孤獨感。因此,“理解、尊重孩子”能夠有效地拉近你與子女之間的心理距離,縮小“代溝”。把自己的真實感情告訴孩子。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,準確地向孩子傳達出內(nèi)心的想法、愿望,使孩子能夠感覺到父母“批評”、“教育”中所包含的關(guān)愛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,這可以減少由于父母“言辭不妥”而引發(fā)孩子的抵觸情緒。學會擁抱,學會耳語?!陡改副刈x》第5期上有一篇文章,題目是《你擁抱過嗎,耳語過嗎?》,文章說:在擁抱中,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,是一種全身心的休息。焦躁的情緒可由此緩解或平息。人在情緒平靜、心理穩(wěn)定時是最理智的。耳語要比正常音量的表達更令人信服,更容易打動人。因為僅就耳語的姿態(tài)而言,就已經(jīng)表明兩人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親密關(guān)系了學會傾聽。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,但在這種溝通中,我們做家長的還要注意一點就是:少說多聽。
4、加強家校聯(lián)系
家長是溝通學校、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橋梁
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學校和家庭是一對不可分離的教育者,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支持,家庭教育需要學校給予科學的指導。
家長與老師的交流要及時、主動
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整天在學校,學校和老師對家長有什么要求和意見,孩子回來說說就可以了。其實,這種看法是錯誤和片面的。老師不可能針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與每一位家長進行很好的交流。而學生自身的傳達作用是不到位的。因此,家長必須充分、切實地認識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(jié)合的重要性,經(jīng)常及時、主動地和老師聯(lián)系,與孩子對話,以便一方面把孩子在家里的情況和對老師教育、教學的意見反饋給老師,同時配合老師,共同做好對孩子的教育工作。
誠懇虛心地聽取孩子的在校表現(xiàn),中肯坦誠地反映孩子的在家表現(xiàn)。找老師交流情況,要尊重老師,要誠懇、謙遜。具體來說,首先要虛心地聽取孩子在校的表現(xiàn),不僅要能聽得進老師對孩子的表揚,還要能聽得進老師對孩子的批評。不能諱疾忌醫(yī),護孩子的短。同時,如果需要,還應中肯坦誠地把孩子在家的表現(xiàn)如實地向老師反映,既不掩飾孩子的缺點,也不要隱瞞孩子的長處,盡量讓老師對你的孩子有一個全面的了解。
既要充分聽取老師的意見,也要適當堅持自己的正確判斷
家長每次和老師談話,事先都應該確定好交流的主要話題和要了解的主要方面,考慮好自己的處理意見和解決方法,以便交流時能有明確的目標,節(jié)省時間,取得最好的交流效果。同老師交流,家長既要充分聽取老師的意見,也要適當堅持自己的正確判斷。不能把“配合老師工作”簡單地理解成“老師怎么說,家長怎么做”。家長若發(fā)現(xiàn)老師掌握的情況有偏差或解決的辦法不能奏效時,也可以開誠布公地同老師交換意見。
用多方式與老師交流。
家長同老師交流,考慮到老師工作繁忙,也不一定每次都要到學校面談,我們還可以利用現(xiàn)代信息技術(shù),通過電話、短信、互聯(lián)網(wǎng),建立起學校與家庭、老師與家長密切溝通的平臺。有些話當面不好說的,借助于這些平臺也許可以更冷靜更有效地解決問題,從而更好地達到交流的目的。
總之,為了一切孩子,為了孩子的一切,一切為了孩子。讓我們攜手共同努力吧?。。?/p>